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仍有破局之道

2019-05-17 19:11:50来源:科技穿 阅读量:19 评论

分享:

导读:各个领域巨头的加持已是将整个穿戴设备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在资本火热的追捧的背后,智能穿戴设备似乎也正在面临“中年危机“的困境,现逐渐浮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和痛点。

  【智能制造网 行业动态】各个领域巨头的加持已是将整个穿戴设备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在资本火热的追捧的背后,智能穿戴设备似乎也正在面临"中年危机"的困境,现逐渐浮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和痛点。

 
  智能穿戴市场高潮迭起
 
  说起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还要追溯到2012年,谷歌推出的款智能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由此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到了2014年,便出现了大量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到了2016年,算是达到了一个巨大的爆发点。
 
  而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主力军,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大部分市场份都已被手机厂商收入囊中。而在智能可穿戴市场中,从儿童到老人,从少年到大叔,智能手环和手表的身影几乎是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至于主打成年人市场的智能手环和手表,则是以运动和健康为核心,久坐提醒、运动计步、睡眠监测基本都是标配功能,许多设备的运动轨迹追踪、卡路里消耗、语音提醒等功能也为用户带来了愉快的运动感受,在这个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自然也会衍生出一片不小的市场。
 
  整体看来,智能穿戴设备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也确实满足了市场上的部分需求。在巨大的风口之下,行业的入局者暴增,许多缺陷和不足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消费者和投资者质疑声也伴随而来,整个智能穿戴市场似乎已显现出了一股颓废之势。
 
  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在互联网和科技的圈子里,有新奇事物出现时必然会引起一阵追捧之势,将其快速的推至风口浪尖,不过,当大众的尝鲜期逐渐消失,更新迭代的速度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时,便会果断被消费者和投资人所抛弃。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就正处在这样的尴尬处境,整个行业也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诸多顽疾。
 
  以智能手环和手表为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产品了,其炒作红利期也已退潮。小米的低价策略,也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秘方,无非是通过不断压低毛利率来扩大销量,这一点从小米新的财务报表中能够看出,销量数据虽可观,但利润却非常低,而这种趋势不论是对智能手环的硬件发展或者是智能手环厂商的成长都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由此看来,智能手环的技术以及品类的发展尚且存在着不足之处,其硬件、软件等功能尚不具备颠覆性和扩展性,况且,当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多十分依赖智能手机,而智能手环和手表大多数的功能基本都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来实现,无法让用户对其产生依赖性,也因此导致设备在使用中显得不够便捷和多余。
 
  而真正制作精良、功能繁多的智能手环和手表,通常也是价格不菲,像苹果新发布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4,价格就在3199—6699元之间不等,让许多消费者都对此望而却步。即便不考虑价格的因素,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欠佳也深受用户诟病,在这个懒人社会,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手表,即使外形设计和内部功能再诱人,也必然会失去用户的青睐。
 
  智能穿戴仍有破局之道
 
  虽说当下中国的智能穿戴环境十分苛刻,发展也有些止步不前,因为实用性太差等因素,消费者对其了解和购买的欲望也正在逐渐消减,许多厂商破局无门,纷纷退出市场,但其实,智能穿戴设备未来的基调仍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高度。
 
  就智能手环和手表本身的属性而言,朝着医用大数据的方向发展不失为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方向。*,人体的健康变化是个缓慢波动的数据,数据的监测也是一个*工程,智能手环如果能够将监测数据的度大幅提升,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或许能够监测出许多慢性病、隐疾等等,做到当下许多医疗设备所不能及的诊断。
 
  再加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都市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健康需求愈发强烈,且不谈论其商用价值,就社会价值而言,能够及时预防和诊治,关键时刻还能救命,就值得厂商们去追求。届时,智能手环将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智能化时尚科技医疗硬件单品,也将延展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原标题:智能穿戴市场秋意渐起 仍有破局之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