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环保

土壤修复却成污染搬家? 良心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

2019-05-17 23:36:19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40 评论

分享:

导读:从土壤修复产业现状来看,政策标准不完善、技术水平低、监管不到位、治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等都是现阶段存在的困境。

  【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从土壤修复产业现状来看,政策标准不完善、技术水平低、监管不到位、治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等都是现阶段存在的困境。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业内呼唤更多的“型”企业,而他们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将大有作为。

土壤修复却成污染搬家? 良心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一个尚处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土壤修复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中也存在着困境,诸如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技术、资金缺口大,监管不到位等。正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健民所言,“一些土壤修复不是进行污染治理,而是成了污染搬家的过程。”
 
  近日,该言论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来提醒大家土壤修复的复杂性,二来也折射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门槛规范性不足的尴尬现状:利好政策大力扶持,市场蓝海日渐扩容,涉足土壤修复领域的企业数量快速提升,但恶意竞争、低价中标等因素却使得行业乱象丛生,以致于修复之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土壤污染是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土壤修复则是一项复杂性、涉猎面广的工程,涵盖了土壤调查、监测、评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产业链长且专业性强。因而,对于企业来说,参与土壤修复必须要有配套的技术和资质。
 
  反观现实,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下,数年内土壤修复企业就快速从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几乎没有资质管理门槛。虽然大大提升了业企业数量,但却无法保证每一个新进入者的行业技术能力和施工运营技能。
 
  同时,土壤修复市场不规范,行业标准规范性不足,导致一些缺乏经验与责任感的企业进入。因而,行业内不少土壤修复工程呈现“短期工”的特点,企业只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深层污染。
 
  而技术不到位也是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另一“老大难”。目前,国内土壤修复常用的技术有两种: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法,还有很多技术仍处在实验模拟阶段,在大规模修复工程中得不到运用。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土壤修复的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缺乏自主技术。若企业在具体实践中照搬*进技术,而忽略了土壤污染的特殊性,没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也会治理的不彻底。
 
  面对土壤修复行业种种困境,结合业内专家学者观点,环保在线分析认为,要推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需综合利用法律、市场手段。具体而言,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给予行业系统指导;抬高市场准入门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加强市场监管,构建合适的商业模式;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创新技术,培育。
 
  当然,对于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切不可一叶障目,行业虽有乱象,但掩盖不了有资质企业的能力。可以看到,在众多土壤修复型企业当中,还存在一些既上的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的“型”企业。他们,不仅业务实现全产业链全覆盖,还能进行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施工等,竞争优势明显,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受益者。
 
  根据各大研究机构分析结果,环保在线认为,随着土壤修复产业逐步迈入关键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概念股:1、专注土壤修复业务的永清环保、博世科、高能环境、铁汉生态;2、土壤修复监测与施工环节的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3、正在布局土壤修复业务的桑德环境、东江环保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