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名企动态

为美丽中国“惠”出青山绿水 惠川环保精耕生活垃圾处理

2019-05-17 23:45:10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42 评论

分享:

导读:新一轮固体废弃物处置的转型升级为大连惠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惠川环保董事长徐庆惠在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惠川环保品牌成功的背后,就是技术驱动。“不断发掘新的消费需求,为需求端‘种草’,才能为企业带来*的发展动能。”

  【环保在线 明星企业】新一轮固体废弃物处置的转型升级为大连惠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8年广州环博会现场,惠川环保董事长徐庆惠在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惠川环保品牌成功的背后,就是技术驱动。“不断发掘新的消费需求,为需求端‘种草’,才能为企业带来*的发展动能。”

  2018第四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 惠川环保展台实景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政策春风吹热生活垃圾处理市场。
 
  在2018第四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上,固废处理领域翘楚大连惠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庆惠(下文简称“惠川环保”)接受环保在线记者专访时指出,生活垃圾处理市场空间广阔,近千亿元市场目前仍为一片蓝海。值此背景,惠川环保始终坚持为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供全面的环保服务,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多维度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揽子综合性环境解决方案。
 
  由于看好生活垃圾处理市场,惠川环保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近年来相继将业务范围覆盖至“采用气化工艺技术对工业废渣、废液、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利用;陈旧垃圾填埋场的土壤修复;农业有机肥料、新能源开发”等环保能源农业领域。针对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的市场需求,惠川环保开发的“完全资源化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系统”,代替了传统的填埋、焚烧工艺,可以进行集约化设计,实现低碳循环的产业标的。

图为惠川环保董事长徐庆惠接受本网专访
 
  谈到其发展的秘诀,徐总回答很是干脆:“惠川环保的发展,源于对务实和创新的坚守。”以一整套日处理100吨生活垃圾完全资源化热解气化生产线为例,惠川环保同步具有垃圾减量化彻底、无害化完全、资源化有效利用三重优势。反复试验证明,上述生产线可日产燃气8万立方米(热值>1300大卡)、日发电30000-40000kw.h、可供暖24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燃煤7200吨、减排二氧化碳18864吨、减排二氧化硫61吨、减排氮氧化物53吨、减少粉尘污染108吨。此外,其投资运营已优于迄今垃圾焚烧系统。
 
  徐总表示,与其他环保公司相比,在生活垃圾处理市场惠川环保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自2008年成立至今,惠川环保研发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资源化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系统”。作为国内从事生活垃圾处理的老牌选手,惠川环保自创业以来一直重视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在2014年被确立为“大连市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2018年又随即申报了“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另一方面,颠覆了生活垃圾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的传统认知,取而代之的是将其视作生产原料。而在工艺方面,PS和ECS均自成体系,也可一代多模块化组合配置,异时、异地、依需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广泛应用,尤其适合中小城镇。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根据用户体验反馈意见,反复优化完善垃圾处理应用方案模型,在大量模型测试样本中找寻高品质供给。
 
  具体至“完全资源化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系统”而言,该系统在显著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充分利用与清洁能源的提供。“既是对环保方针政策的积极响应,又兼备了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拉动地区机械制造业和增加就业岗位等多重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徐总进而指出,“完全资源化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系统”切实地解决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得到有效处置。
 
  “把垃圾干干净净的用起来,为美丽中国‘惠’出绿水青山。”徐总说,下一步,惠川环保将以热化学处理有机废弃物(三化)和能源化技术与制造为重点,通过加速技术转化和技术成果示范化、工程化、产业化,力争在三年内建成为固废处置领域提供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进行开放式服务和技术辐射的业界。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