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会展报道

精彩回顾丨“水生态文明”分论坛要点集锦

2019-05-17 23:47:55来源: 生态文明理论实践 阅读量:49 评论

分享:

导读:“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的“水生态文明”主题系列论坛:“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与黑臭河道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管理应用技术”分别于2018年10月27日、28日下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

  【环保在线 会议新闻】“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的“水生态文明”主题系列论坛:“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与黑臭河道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管理应用技术”分别于2018年10月27日、28日下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
 
  01 “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分论坛要点分享‍‍
 
  10月27日下午,“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分论坛在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李一平教授主持下,展开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的主题会议。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建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津辉,*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杨军,西交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唐小南等参会嘉宾分别进行了演讲报告。
 
  1 苏州古城水系分布变化与城市变迁关系
 
  吴永发[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
 

 
  报告要点:吴永发教授从分析苏州的古城变迁出发,介绍了水道变化与滨水街巷分布的关系。随后从对1639年的《苏州府城内水道图》到1908年的《苏州巡警分区全图》的分析,阐述了影响城市滨水街巷分布变化乃至城市功能与格局的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府城人口与用地的矛盾”、“外城河道替代内城河道的货运功能”和“丝织业的区域集结聚居”。后,吴教授指出苏州府城滨水街巷分布形态与特征的变化,深刻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变迁,体现了特定时空下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抉择。
 
  2 浅析天然滨水岸线保护与水生态文明建设
 
  李建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要点:李建华教授首先指出许多黑臭河治理依然追求形式主义,并未实施真正的治理,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河流的属性出发。随后通过大数据结果显示淡水生态系统受胁迫严重,衰退明显来强调要保护河畔空间。他也根据多年自己在国内外研究案例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异质性理论’,‘河畔空间生态效益评估方法’以及‘硬质化’等问题。后提出生态河流的保护与建设目标应该是‘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以及要尽早推进‘用空间换时间’的概念。李教授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留住农村的魅力,让绿水青山系住子孙的乡愁”。
 
  3 气候变化与智慧海绵城市平台建设
 
  黄津辉[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主任]
 

 
  报告要点:黄津辉教授从近两年热门的‘城市看海’现象出发,引出关于气候变化与智慧海绵城市平台建设的话题。随后,她通过介绍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海绵城市规划决策系统来详细介绍了该平台。后,黄教授总结到城市发展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降水是海绵城市规划的关键考虑因素,以及更好的海绵城市规划需要全面了解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降水量,以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高分辨率降水数据将有助于规划和预测决策。
 
  4 河长制背景下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瓶颈问题及应对策略
 
  李一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报告要点:李一平教授从“晴天不黑臭,雨天黑臭”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典型瓶颈问题。随后讨论了为什么水环境治理呈现“反复治、治反复”趋势,为什么各大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而水质却不见好转,截污是否存在由分散排污变为集中排污,以及为什么南方地区下雨天河道水质反而变差等问题。后李教授指出,要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工程效益,避免重建轻管;充分重视已有管网检测和修复。争取做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5 亚热带河流水库蓝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
 
  杨军[*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要点:杨军老师根据自己团队多年来对亚热带河流水库蓝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讲述了该类物种的种类,生存环境,特殊生物性能以及群落动态。随后阐述了该类生物目前在中国水体中的存在现状以及它们对于水体内其他菌种的影响。后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上的影响以及被同行引用的情况。
 
  6 植被对河道与湿地水流的影响
 
  唐小南[西交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报告要点:唐小南老师认为植被广泛存在于许多河流和湿地中。植被的存在增加了流动阻力并将改变水流速度分布。植被对垂直速度分布的影响取决于植被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植被是淹没的还是非淹没的条件。作为流阻分析、污染物混合过程等的前提条件,植被流中的流速分布问题一直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报告介绍了植被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注重介绍有植被的情况下,提出了其水流垂向与横向速度分布两个预测分析模型,并介绍模型与广泛的不同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价模型的性能。该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河流水环境的分析与广泛应用提供工具。
 
  02 “水生态修复与黑臭河道污染治理”分论坛要点分享‍‍
 
  10月27日下午,“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第二分论坛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鹤教授主持下,展开了关于“水生态修复与黑臭河道污染治理”的主题会议。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敏华,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赵江,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院长李兆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莫罹,德国生态工程协会专家、湿地科技平台GWT联合创始人Herbert Rustige,H20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忻皓等参会嘉宾分别进行了演讲报告。
 
  1 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绿色创新
 
  徐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要点:徐鹤教授从我国的生态环境危机出发,列举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并针对这些危机,指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引申出南开大学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设成果。同时强调了绿色创新这一概念,认为以绿色创新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整体是向上的,是积极发展的。
 
  2 上海河道水系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赵敏华[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要点:赵敏华老师以几张上海市过去与现在的水系图开场,展示了上海水系的历史变迁:上海市过去水网密集,现状是由于城市建设,填河造地,许多水系已经消失,其根源在于快速的城市化。接着,针对这一现状,他提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愿景:城市发展要坚持绿色理念,协调发展与生态保护。河道水系是有限的宝贵资源,需要投入与呵护,而不是单向索取。后,赵老师指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经包括理念创新、规划优化、设施建设多功能,以及体制和经济模式创新等方面;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自然水体,提高生态经济。
 
  3 排水系统提升与完善
 
  赵江[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
 

 
  报告要点:赵江老师从苏州的排水系统分析出发,指出苏州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排污系统与排雨系统混乱、排雨系统不达标等。由此引申出中国许多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各种通病。接着,赵老师阐述了暗河对城市建设带来的威胁,提倡打开暗河。后他强调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4 乡村污水资源化利用途经探讨
 
  李兆华[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报告要点:李兆华院长从一张中国地图出发,指出中国癌症的爆发分布区多集中在长江流域人口密集、流动量大、流动性强的地方,而不是贫困地区,指出水污染所带来的严重问题。接着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及城市污水的利用途经,变害为宝。后指出要从根本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生态规划管理,结合完善的法律制度,生态教育、技术升级和转型等。
 
  5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水安全规划策略
 
  莫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要点:莫罹老师首先从*提出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试点实践”层面演讲,提出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推动路径是由点到线、由线及面、以点带面,以天津为例阐述了生态社区标准框架的构建,并重新定义了新型城市雨水系统,认为系统的组成是“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其举出了两个项目阐明了水安全规划策略,在对贵安新区进行水安全规划中,提出了“碧水、清溪、绿谷”,倡导建设城市与山水相协调的格局;对内江新城则是重点阐述了控规层面如何落实水安全理念。后,莫罹老师强调“左右”协调——市政、生态、交通等多专项规划,推进城市发展生态转型,倡导通过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与现行法定规划的衔接,把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水安全规划落实到城市的开发中去。
 
  6 Intelligent solutions for protection of urbansurface waters - preventing black and smelly channels
 
  Herbert Rustige[德国生态工程协会专家、湿地科技平台GWT联合创始人]
 

 
  报告要点:Rustige先生首先从城市水管理入手,提出了城市河道水质反映城市污染的短期和*效应的观点,分析黑臭河道产生的原因是污染量超过了河道自净能力,并针对这个问题列举了管理城市河道的线路方法:识别主要污染源/途径、停止直接排污、通过提高滞留能力减少CSO的频率、积极处理不可避免的溢流和雨水径流。接着,Rustige先生对为何要处理地表径流和CSO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对通过建立水文模型进行雨水管理评价。随后,其就滞留和治理湿地方面,举出了大量德国已实施的相关工程,向我们展示技术要领和相关实景照片。后,他展示了其在中国河道修复计划中的实施策略和相关图片。
 
  7 “绿色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
 
  忻皓[H20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报告要点:忻皓秘书长从描述孩子的自然笔记开始,展开了一场生动的“从小抓起”的生态教育实践演讲。其作为NGO“绿色浙江”的代表,旨在通过三大模块:自然科考、低碳家园、社区营造,带领孩子们走遍、深入自然,从单纯的认识到切实解决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在未来担当可持续发展大任的地球公民,通过如“未来使者”等项目,带领参会者走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中去。正如会议主持徐鹤教授所说,千年大计在于教育,我们需要针对中国热点问题,推进教育的发展。
 
  03“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管理应用技术”分论坛要点分享‍‍
 
  10月28日下午,“水生态文明与绿色城乡融合发展会议”第六分论坛在京津冀生态景观及立体绿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马丽亚主持下,展开了关于“水环境治理与河长制管理应用技术”的主题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徐亚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郭益铭,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生态水利院院长马以超,上海同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韦联平,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建强,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北京市惠城(苏州)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政等参会嘉宾分别进行了演讲报告。
 
  1 污染水体治理工程与实践
 
  徐亚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要点:徐亚同教授首先提出水体污染的危害性:水体黑臭及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紧接着又从水环境质量指标:理化指标、生物学指标等提出一系列治理方法:投菌法、生物促生技术、人工浮岛与水生植物净化带、人工湿地、生物护岸、综合调水、河水化学絮凝技术等,并且对河流治理工艺进行选择和比较。后举出丽娃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例子,展示了环境状况调查、治理目标、综合整治方案等流程。
 
  2 河流岸边植生滤带抑制面源污染传输效益评估
 
  郭益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报告要点:郭益铭教授首先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数据介绍了面源的来源,又以美国佛罗里达磷矿废土堆弃区的现地实验为例介绍了植生滤带抑制面源污染的应用,展示了土槽实验及野外现地研究成果,提出了植生滤带抑制面源污染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 河湖综合治理中的经验、误区与教训
 
  马以超[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生态水利院院长]
 

 
  报告要点:马以超院长主要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河湖治理案例,展示了治理过程中的误区与教训:治水关键是提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首先,全面禁止河道采砂,选择正确的清淤方式,减少对河道的干预;植被不仅仅是水保或生态措施,也是有效的防冲措施,但只能作为辅助性措施;做好岸上截污,重视雨水管;消除“九龙治水”的治理现状,实现“多规合一,水岸同治”;河道有其连通性,有洪有丰有枯治污,河流治理不应该丧失其原有功能;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后他以“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作为本次报告的总结。
 
  4 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新技术和实践
 
  韦联平[上海同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要点:韦联平经理首先提出完成末端截污后,雨水泵站的降雨后排水成为河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是由于污水管道混接入雨水管道导致,由此引出合流制雨污水快速净化技术的缘起。接着韦经理通过介绍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高通量净化廊道、快速充氧技术等设备解释该项技术的净化处理原理,并且通过一系列成功案例展示了该项处理技术的性。同时介绍了驳岸生态净化技术,阐明其工作原理。并以镇江虹桥港为例,提出该项技术对于解决黑臭问题有显著的效果。后他介绍了关于快速的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藻类和悬浮物处理装置等技术的案例和处理原理。
 
  5 河道生态化综合整治新技术、新材料探讨与应用
 
  马丽亚[京津冀生态景观及立体绿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报告要点:马丽亚秘书长主要从生态景观,屋顶绿化,墙体、桥道绿化,都市农业,边坡、矿山、河道生态修复等技术板块进行阐述。运用一系列案例,介绍蓄保水植被基材和植物净水基材等一系列新材料的特性,和治理技术中的净化原理,表明其在实践应用中安全有效,综合效益良好。
 
  6 德华湿地治理黑臭河道经验分享
 
  杜建强[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要点:杜建强董事长主要从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黑臭河道治理案例分享、德华的生态工程实践与教训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德华的两大基础产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湿地、尾水提标湿地。接着通过昆山珠泾中心河道水体生态修复项目、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水处理生态湿地等案例,提出植物选择需要耐心、雨水污水管网分开等经验教训。后提出用生态工程恢复河流的生命的使命。
 
  7 水、岸、人改善水环境实践活动探讨
 
  于立安[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
 

 
  报告要点:于立安理事长首先提出污染在水里,源头在岸头,本质在人心的理念,介绍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北京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联合体等环保组织,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出总结:营造一个“改善共同体”是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后提出未来推广计划中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有政府、企业、公众组成的改善水环境的共同体。
 
  8 生态环保项目运作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王政[北京市惠城(苏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报告要点:王政律师以PPP模式为视角,首先介绍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业PPP的发展现状、特点、分类,着重提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业PPP的发展存在的问题:项目库适合介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偏少、招标程序及文件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有待强化、项目简单打捆形成的综合体容易“拉郎配”、项目建设重建轻运、行政区域型的项目划分方式不利于综合生态建设、地方政府的融资和偿债能力难以评估、部分地方急于求成致使支出责任固化等问题。后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应对策略。
 
  (供稿人:西交利物浦大学贾轶绒,苏州大学曾敏姿,苏州科技大学杨子璇、杨洁)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