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会展报道

来了!你想知道的2019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走势请收好

2019-05-17 23:57:50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41 评论

分享:

导读:2019年4月19日,主题为“创新驱动 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九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论坛暨固废处理技术交流会将于杭州拉开帷幕。具体聊什么?

  【环保在线 会议新闻】2019年4月19日,主题为“创新驱动  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九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论坛暨固废处理技术交流会将于杭州拉开帷幕。具体聊什么?论坛现场,强大的专家阵容及企业代表将从数十个热点话题解析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如何重构和变革。这不,环保在线小编给大伙儿提前剧透一下。
 
  “未来三年内,产能加速释放的‘黄金三年’。”这是业界对于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一致看法。在传统的垃圾填埋遭遇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分解难等多重因素限制下,垃圾焚烧俨然成了城市化过程中垃圾处理的有效方法。
 
  *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底,建立较为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将达到5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而在享受电价补贴的同时,垃圾焚烧发电厂还能够享受到垃圾处理费、优惠信贷等多重政策补贴。由此可知,未来几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比例将迅速增长。
 
  目前来看,全国日均产生约100万吨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发电的日处理能力30多万吨,加上在建项目日处理能力达60多万吨。仅2018年上半年,全国产能前20的垃圾焚烧公司新增产能就达2155吨/日,产能加速投放趋势明显。预计2018全年新增产能接近2017年新增产能水平,焚烧能力高速扩张趋势持续。另据《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报告》测算,2020年,全国已运行焚烧垃圾厂处理规模预计达到51万吨/日。
 
  在产能规模不断扩容的同时,垃圾焚烧环保监管持续趋严,环保排放标准随之提升。据悉,我国现行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中要求二噁英的排放标准为0.1ngTEQ/Nm³以下,被多位专家称为“*严”。值此背景,垃圾焚烧发电补贴机制能否保持稳定性,产业链业绩增高态势能否持续,资本遇冷,部分民营企业如何修炼过冬术,不同类型的企业亟需在变革中寻找品牌价值。
 
  为进一步寻求解决技术难点与对策、深入剖析行业热门议题,2019年4月19日—21日,一场主题为“创新驱动  绿色低碳发展”、由中电CEC科技服务平台、中电电力招标网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论坛暨固废处理技术交流会”(下文简称技术交流会),将于杭州拉开帷幕。作为此次技术交流会的支持媒体,环保在线将全程直播报道。
 
  在这里,有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工艺、燃烧技术类型及特点、渗滤液处理技术、烟气净化及超低排放、垃圾焚烧锅炉、汽机新技术、焚烧发电的运行管理在内的垃圾焚烧发电专题;在这里,也有覆盖二恶英检测及防治、飞灰稳定固化处理、脱硫、脱销、脱白及除尘技术、环境保护及修复在内的环境保护及污染物防治板块;在这里,更有专门针对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资源化利用、焚烧技术及工艺解析、规范化运营管理及技术创新的危废处理技术现场及市场发展趋势议题。
 
  但此次技术交流会的“硬核”远非如此。严冬之下环保行业面临转型。原来靠资本和市场,未来更多靠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创新。“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有了固废来源,投资建设一个处理厂就能开展商业模式了,但是发展固废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源头创新,这不容忽视。”如何抢占技术潮头、捕捉市场脉动?
 
  此次技术交流大会将带来多场颇具行业深度且量身定制的思想碰撞。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及运营、垃圾填埋发电技术及利用、污泥处理处置及生活垃圾热解技术、垃圾分类、智慧环卫及环卫一体化解决方案、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燃煤耦合垃圾发电及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等深入切入行业的技术专场陆续呈现。同时,相关部门、能源决策机构、行业专家*、垃圾焚烧发电厂企业负责人等行业群雄亦将打开前景分析、技术交流、寻求合作、设备展示多个场景。望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积极参与,共同关注本土垃圾发电行业未来发展!
 
  啦!诚邀垃圾焚烧处理、固废处理产业链企业及行业关注者参会,没报名的抓紧报名哦。4月19日与您相约杭州,回望2018的垃圾焚烧及固废处理故事,把脉2019年的行业春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