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和中国。长江以南为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占秋、冬、春菜播种面积的40%-60%。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北方栽培面积也迅速扩大,各地普遍栽培。其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在中国居各类蔬菜。
白菜以柔嫩的叶球、莲座叶或花茎供食用,可炒食、作汤、腌渍,与小白菜一起成为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一道美蔬。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的常客,故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大白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故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说法。
南方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种的,其品种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和钙、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粗纤维,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
大白菜喜冷凉湿润,贮藏适宜温度1±1℃,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农户家庭贮藏大白菜有两种较简易的方法。
一、家庭鲜藏。大白菜采收砍倒后,在园内晾晒2—3天,以去掉菜表的水珠。贮前将老帮、黄叶、有病害的烂帮、损伤帮去掉,抖净泥土,用湿草绳捆住腰部,松紧以帮不散为宜。在庭院向阳背风处挖东西向的坑,大小视贮量而定。坑沿直而坚固,深以高出所贮菜20厘米为宜。贮藏时将捆好的菜,根朝下直立排于坑内,每放一排,应将菜根用坑内土或湿沙培住。放满后用席子盖好,以后随气温下降,逐渐加盖树叶或草苫,下雪时应及时清扫,取菜后应再盖严,以防风抽冻害。
大白菜在窖内管理应分三个时期:入窖初期,11—12月,以防热为主,每隔7—8天倒菜1次,即将下部菜倒到上部,将烂叶去掉,同时利用天窗、气眼尽量通风换气;贮藏中期,1—2月,以防冻为主,每隔15—20天倒菜1次,减少通风次数,打开天窗通风时,应由小到大;贮藏后期,3月份后,以防热为主,每隔8—10天倒菜1次,在夜间打开天窗、气眼,通风换气。
二、楼房干藏。大白菜采收或购进后,选择晴天,在阳台上晾晒3—4天,并不断改变晾晒部位,直到顶部的绿叶萎蔫。抖净根部泥土,去掉脱落的老帮、烂帮和损伤帮,用草绳捆住腰部,松紧以帮不散为宜,根朝下排放于冷凉的房间内。天气暖和时应及时晾晒或倒垛,并去掉脱帮。天气转冷后如无烂帮可不必翻动,如有烂帮应及时清除处理并倒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