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食品生意网 > 技术首页 > 技术交流

秋季养鱼标准

2013年09月11日 18:59:56人气:1246来源: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大好季节,对养殖者来说,搞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搞好秋季培育,对在冬前上市的鱼可提高养殖效益。对达不到上市规格的鱼,能增强鱼体御寒能力,从而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秋季让鱼长膘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追肥培饵*,鱼类养殖存在一条生物食物链,如鲢、鳙鱼等需滤食浮游生物。因此在秋季,应看水施肥,培育水中生物饵料,以满足鲢、鳙滤食生长的需要。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既可避免水质恶化,又可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一般亩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以使池水保持油绿色或茶绿色为宜。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公斤~500公斤,间隔7天~10天施1次,能迅速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秋末,水温下降,应以施有机肥为主,使池水水质变肥,水色转浓,促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越冬提供充足的营养。

      二、注意抓好水质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所在。一般应每7日~10日灌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20厘米~30厘米;二是每亩水面泼洒生石灰20公斤。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改良水质和底质。以每月泼洒1次2次为宜。如是肥水塘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的鱼塘和配套禽畜场的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每亩塘用竹竿栏圈5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水面,种上水浮莲和水花生等,以吸收过量氨氮,达到改良调节水质的目的。同时水花生叶还可饲喂草鱼。

      秋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池塘水质的优劣与否就成为鱼类饲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必须抓好调节水质工作,其主要措施是:

      一、清淤改造池水太肥,秋季水温高,消耗大量的氧气,容易导致鱼浮头或泛塘,也不便于拉网操作管理。因此,必须进行清淤改造,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一般保持淤泥厚度10~15厘米。

      二、药物改良改良水质的常用药物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石灰,二是使用光合细菌制剂。不定期地对池塘施放生石灰调节水质,既可改善养鱼池塘水的酸碱度,减少有毒气体,控制病菌繁殖,又能防止鱼病发生。但须用新鲜呈块状的生石灰,其用量为水深1米时每亩每次用15公斤,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每间隔20~30天泼施一次。光合细菌制剂(鱼药商店有售)使用时,按每立方米水体投放5克,以后每10立方米水体每次投放3克,每20天左右使用1次。使用时,应全池均匀泼洒。

      三、开增氧机秋季气候炎热,水质变化快,同时投饲量大,鱼排泄物多,水质易污染。所以,要坚持在晴天下午2~3时启动增氧机一次,调节水质,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池水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此外要注意:连续高温阴雨天,宜半夜开机;天气闷热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中午开机时间缩短;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

      四、加注新水加注新水可增加溶氧和营养盐类,冲淡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浓度,恢复池水中所含成分的平衡。

      一般每10~15天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或注水的量占池水总量的三分之一,并要保持水位在1.5米以上。如池水严重恶化,应排出池水三分之一后再注入新水。加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2~3时前进行。傍晚时,禁止加注水。

      五、搅动塘底在高温季节,定期搅动塘底淤泥,促使物质循环代谢和上下水层交流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的分解,增加水中肥源,释放出底泥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防止有害物质在池中积累。操作方法是:用长竹竿或木棒或人下池塘直接用脚搅动池底淤泥层,也可在岸上像拉网一样拖绳索搅动或翻动塘底水体,一般每10~15天在晴天和有风的天气进行1次,以免造成泛塘。

      六、控制饵量秋季水温在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zui旺,摄食量也zui大。但须注意根据气候、饵料种类、池塘水体条件,鱼类摄食量而灵活掌握。一般以精饲料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度,不要让饵料过剩,否则既浪费饵料、增加养殖成本,又污染水质。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31food@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生意网,转载请必须注明食品生意网,https://www.31food.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