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1日 14:21:12人气:1159来源:
中华食品生意网整理:烘干机应该是比较常见的机械设备了,但是相信很多朋友对烘干机还不是很了解的,本文我们主要来说说烘干机的相关设计方面的只是和喷雾干燥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以及果渣烘干机的性能特点。
实际应用中,依靠经验和小规模实验的数据来指导工业设计还是主要的方式,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烘干机械设备干燥技术所依托的一些基础学科,(主要是隶属于传递工程范畴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实验科学的特点。例如,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还要靠“风洞”实验来推动,就说明它还没有脱离实验科学的范畴,而这些基础学科自身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干燥技术的发展水平。
第二、是很多烘干机的干燥过程是多种学科技术交汇进行的过程,牵涉面广、变化因素多、机理复杂。例如在喷雾干燥技术领域里,被雾化的液滴在干燥塔内的运行轨迹是工程设计的关键。液滴的轨迹与自身的体积、质量、初始速度和方向及周围其他液滴和热空气的流向、流速有关。但这些参数由于传质、传热过程的进行,*不在发生着变化、而且初始状态时,无论是液滴的大小还是热空气的分布都不可能是均匀的。显然,对于如此复杂、多变的过程只凭借理论计算来进行工程设计是不可靠的。
第三、是被干燥物料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理化性质也是各不相同。不同的物料即使在相同烘干机的干燥条件下,其传质、传热的速率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就有可能造成不尽人意的后果。例如某些中草药的干燥,虽然同属一种药材,只因为药材产地或收获期存在区别就须改变干燥条件,否则产品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这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烘干机械干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要以实验为基础。但烘干机械干燥技术的这些特点往往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制造厂商由于实验装置缺乏或机型不全(这在我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经常回避应做的干燥实验,而用户由于不了解烘干机械设备的干燥技术特点,也经常放弃进行必要实验的要求。其结局是装置使用效果不佳,甚至于造成方案设计失败。
喷雾干燥技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1865年喷雾干燥zui早用于蛋品处理以来,这种由液态经雾化和干燥在极短时间直接变为固体粉末的过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使许多有价值但不易保存的物料得以大大延长保质期,使一些物料便于包装、使用和运输,同时也简化了一些物料的加工工艺。由于喷雾干燥具有“瞬时干燥”、“干燥产品质量好”、“干燥过程简单”等特点,明显优于其它干燥方式,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乳制品、洗涤剂、脱水食品以及化肥、染料、水泥的生产,目前常见的速溶咖啡、奶粉、方便食品汤料等就是由喷雾干燥得到的产品。我国zui早将喷雾干燥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是乳品行业,之后是洗涤剂和染料行业等,目前应用已十分广泛,遍及了以上所涉及的所有行业,尤其在陶瓷和制药行业喷雾干燥的应用更为普遍。
对于中药制药行业,喷雾干燥技术的应用有其*的作用,大大简化并缩短了中药提取液到制剂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对喷雾干燥的过程阶段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综述喷雾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喷雾干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zui后给出喷雾干燥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中药液一步喷雾干燥造粒。
果渣烘干机有哪些性能特点
1.果渣烘干机使用转筒烘干机作为烘干系统的主机,结构简单,故障少,维修费用低,生产能力大,并可保证长时间的连续作业。
2.适应性强,除可用于烘干鲜苹果渣外,还可用于酒糟、复合肥等多种散落性差、降水幅度大的物料。
3.转筒烘干机采用无级变速传动,可根据物料水分的不同而方便的调节转筒的转速,以达到的烘干效果。滚筒的传动为铸钢金加工齿轮圈传动,传动平稳可靠。
4.降水幅度大,可一次性的将含水分达82%的鲜果渣烘干至水分13%以下。
5.果渣烘干机采用新颖*的密封装置,并配以效果良好的保温系统。
6.有关构件的设计制造均考虑了在*高温状态下工作时保证机械性能的要求,能够保证实现*连续满负荷状态下的烘干作业。
7.采用机械链条式燃煤热风炉作为烘干系统的热源,该燃煤热风炉对煤种的适应能力强,炉排为无级变速传动,煤的燃烧充分*,热风炉的整体热效率可达90%以上。炉子的上煤和出渣均为机械化作业,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8.使用刮板式上料机,采用无级变速传动,能够很方便的调节进料量,并保证进料量的稳定。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31food@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生意网,转载请必须注明食品生意网,https://www.31food.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