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在中国至少有1000年栽培历史。纤维型亚麻是1906年从日本引入的。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衣料。
胡麻为重要的纤维、油料和药用植物。韧皮部纤维构造如棉,细长而有光泽,强韧弹性,黄白色,为*良纺织原料,纤维长度达36时,单丝纤维长达120厘米,用以纺织夏布、网系绳索和麻袋等及造纸;全草及种子可入药;种子榨亚麻仁油,用作印刷墨、润滑剂和药用,在山西、云南等处被广泛食用。
1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无污染、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肥力中等、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采用秋作物-豆类-小麦-胡麻或豆类-小麦-秋作物-胡麻的轮作方式,禁忌连作,轮作年限3年以上。主要进行秋深耕,深度20~30cm.春耕可视墒而定,并及时耙耱、整平地面。施有机肥30000~45000kg/hm2、尿素150~225kg/hm2、过磷酸钙225~30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做基肥。
2选种及播种
选择陇亚9号、陇亚10号、定亚19号、定亚20号、宁亚11号、宁亚14号等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消除杂质和秕粒,并在晴天晾晒3~4d.当土壤5cm温度稳定在7~8℃时播种,播期4月上中旬。播种深度3~4cm.播种量为45~60kg/hm2,保苗300~375万株/hm2.采用人工或机械播种,行距15~20cm.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锄草2~3次。苗高5~7cm进行*次中耕;苗高15~20cm进行第二次中耕。
3.2追肥
视苗情追肥2次,*次在枞形末期追肥,第二次在现蕾期前结束。追肥以氮钾肥为主,追肥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6kg/hm2.
3.3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3.3.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品种布局,轮作倒茬;测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化肥;加强中耕,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及时处理发病中心。
3.3.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七星瓢虫、食蚜蝇、草铃等自然天敌防蚜,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
3.3.3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选用糖∶醋∶酒∶水比例为1∶4∶1∶16的糖醋液或布设太阳能杀虫灯15~30盏/hm2诱杀粘虫等害虫。
3.3.4化学防治
3.3.4.1胡麻漏油虫、粘虫、黑绒金龟甲选用2.5%敌杀死乳油300mL/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2~3次,安全间隔期7d;或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治1~2次,安全间隔期20d.
3.3.4.2蚜虫选用1000~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450g/hm2防治,安全间隔期11d.
3.3.4.3金针虫、地老虎、蛴螬选用1000倍液90%敌百虫乳油375g与炒熟油渣75~120kg拌匀,于播种时撒施于播种沟内诱杀,安全间隔期7d.
3.3.4.4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选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对水600kg喷雾1~2次,安全间隔期7d;或选用1000~2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50~1500g喷雾2~3次,安全间隔期4d;选用1000~2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750mL喷雾防治白粉病,安全间隔期7d.
4采收
胡麻黄熟后期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