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食品生意网 > 技术首页 > 技术交流

人工养殖梭鱼管理方法

2013年10月14日 14:13:36人气:1170来源:

      梭鱼为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春季三四月份于河口附近产卵,幼鱼时常随潮溯河在河口处生存,成为海港主要养鱼对象之一。

      每逢冬季梭鱼便潜入深海越冬,处于休眠期的梭鱼极少进食,腹内胆汁、杂物少,春风送暖,冰凌开化,万物复苏,农历惊蛰前后梭鱼集群游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内觅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


      当今步入小康社会的一族,不惜高价,以争相品尝开凌*梭的鲜美为快,梭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因而身价倍增。

      一、人工港养

      在选择好的地点人工挖沟筑港,兴修堤坝、建闸、辟滩,建设人工养鱼港,将那些无生产力的荒滩废地改造成有生产力的鱼港。

      1.筑堤:根据地形在围港四周筑堤,堤的高度应超过zui高潮水位1米以上。堤宽视具体需要而定,但至少也不应少于1米。坡度为15度~70度,这样才能保证港内水位及防止鱼虾逃逸。

      2.挖沟:挖沟常限于人力、物力,不能多挖,所以要合理布局。开挖若干纵横连通的水沟,一方面用于引潮纳苗,另一方面是使港内储足水,为鱼、虾创造适宜的栖息水域及洄游生长的场所。

      沟渠的深度、宽度依地势高低而定,但宁宽勿窄,宁深勿浅。渠沟一般分为四种:中心沟面对大闸,引潮纳苗,为鱼虾苗入港的主要渠道,水面要宽,水要深,一般宽6米~7米,深1.5米~2米;清水沟与中心沟平行,位于港的*,沟深水清,宽3米~4米,深1.5米~2米,水面平稳,水温较恒定,为鱼虾栖息、生长及高温季节庇护的场所;横沟支沟由中心沟向两侧分开纵横的小沟,沟窄无定形,都是鱼虾畅游、上滩索饵、活动的通道;边缘沟围绕鱼港周围的小沟,用以排出积水,调节水量。中心沟与边缘沟要有一定坡度,以便进水、排水。

      3.设闸:分大、中、小闸。大闸也称纳潮闸。设在港内水源畅通、地势较低、于中心沟近河端处,以便引入潮水纳鱼虾苗之用。中闸也叫旱闸,设在港内地势较高的地带,用以纳苗后引进河水调节港内水质、水量,一般高1.5米,宽1.5米~2米。

      小闸也称倒流闸或放水闸,高、宽各1米,建在边缘沟端,地势较低,与边缘沟相连接,用它排除港内积水,以引进新水使大闸继续纳苗、调节水质,增加港水肥力。为了在纳苗期提高纳苗量,有的在小闸之外添设一面大闸,进行双闸倒流纳苗。在生产中为了出苗、虾方便,在全港zui低处清水沟近段设一个大小与中间相仿的出鱼闸,叫流箔闸,闸外装置流箔,放水流出以捕鱼虾。

      4.辟滩:养鱼港面积很大,不能全部挖沟,沟外有宽广的浅滩,纳潮后会积水,成为鱼、虾索饵、活动的场所,即为鱼、虾的“牧场”。如人力允许,建港时进行辟滩清理,创造更好的牧场。

      5.纳苗:由于咸淡水养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无论是天然港养或人工港养,从纳苗到收获,一般生产周期只有4至4个半月,必须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4月底以前,对港地设施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进行清港溜沟,在涨潮时,提起全部闸门,放水入港,反复注排水3次~4次,冲洗港内积存盐碱和腐殖质,在开闸排水时冲疏大小沟渠。诱纳鱼、虾苗进港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具有操作闸门的技巧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从芒种到小暑是纳苗时期,鱼、虾苗随着潮流入港。纳苗可分为大闸纳苗,即涨潮时提大闸,水流入港内,鱼、虾苗则顺流而下入港,此时,流速要掌握大于鱼苗游速,以免已纳入的鱼、虾苗逃出。纳苗中期,港内鱼虾增多,且逐渐长大,游泳能力也增强,故再提闸纳苗时,闸外水位要高于港内水位7厘米以上,才能保证鱼、虾不致外逃。纳苗后期则应高出闸内水位10厘米时才能提闸。

      同时在闸门的里边,插入八字箔,减少鱼、虾苗逃出的可能性,八字箔开口大小,应与进水的流速成正比。小闸诱苗,落潮时关大闸,提小闸,使港内的清水向外流出,流出的水温度较高,利于梭鱼顶流喜温习性,将苗引进小闸外沟中,这时部分鱼苗逆游入港,另有部分鱼苗集中于外沟,待潮上涨至港内水位相近时,小闸排出的水流速减缓,此时把小闸全部提起,这时鱼苗就可以全部从闸门入港,然后关闭小闸。因梭鱼苗具有逆流性与喜温性,因此小闸在纳梭鱼苗时的数量上经常超过大闸。

      二、养殖管理

      养殖期港内的水质、水温、水量等必须调节,适合鱼、虾生长,调节港内水质是港养的主要管理工作。常换水可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换入新鲜水可带入活的生物饵料和增加水的肥力。港中磷酸盐的含量是决定水质肥瘦的主要条件之一。河水含有充足的磷酸盐类,在闭闸后,港内的含磷量逐日渐减,当下降到3毫克/升~4毫克/升以下,就要受影响。因此要适当放入部分河水。

      施肥是增加港中磷、氮等物质使水质肥沃的措施,以发酵后的人畜肥堆积在港内浅水处或盛入篮筐投放沟边,经数天浮游生物即可大量繁殖,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整个养殖期,港内水质保持清新、肥沃,pH7.6~8.5,比重1.008~1.010,溶氧量5毫克/升~7毫克/升,含氮量4毫克/升~5毫克/升,含磷量0.4毫克/升~0.8毫克/升,对鱼虾的生长是比较理想的。在4个多月养殖期间,正值雨季,必须注意防汛,提前做好修堤补埝,检修堤闸工作。

      三、池塘养殖

      有两种形式,一种以淡水家鱼为主,混养10%~20%左右的梭鱼;一种以梭鱼为主,混养淡水家鱼。前一种养殖形式已被普遍采用,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后一种养殖形式由于单产较低,收益少,因此不被群众欢迎。梭鱼主食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与家鱼混养不争食,还能利用草鱼粪便为饵。在成鱼阶段,除根据条件投喂一定商品饵料外,施以粪肥、绿肥或经过处理的污水、肥水,都能取得好的生产效果。

      一般每亩鱼池混养当年的梭鱼苗10%~20%或100尾~150尾,年底即可长到条重300克~400克。在不增加投饵、不影响其他养殖鱼产量的情况下,平均可增产25公斤~75公斤。亩产250公斤的混养比例:1龄梭鱼种200尾,2龄梭鱼种100尾~200尾,白鲢鱼种100尾,花鲢鱼种50尾,罗非鱼小片450尾;亩产500公斤的混养比例:1龄梭鱼种300尾,2龄梭鱼种500尾,白鲢鱼种240尾,草鱼鱼种150尾,鳊鱼150尾,鲤鱼40尾。

      四、海水鱼虾混养

      在养虾池里混养、套养鱼类能提高虾池产量及经济效益。适宜在虾池里混养的鱼类主要有梭、鲻鱼及罗非鱼。在虾池中混养、套养梭鱼,可在不增加投饵量和不影响对虾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增收25公斤梭鱼。但一般要在对虾4厘米~5厘米以上时才开始往虾池内放养梭鱼苗,规格10厘米左右,每亩100尾~200尾。

      五、盐田养殖

      即“盐洼子”养殖。利用盐场贮水池养虾,梭鱼在此类养殖中产量占40%~60%。盐田养殖不需花费资金筑造设施和挖建鱼池,因此成本低,易于推广,但渔、盐生产上用水的矛盾难以解决。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31food@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生意网,转载请必须注明食品生意网,https://www.31food.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