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盐业改革落实中,各类食用盐即将进入百姓厨房

2017-03-24 10:36:23来源:中国调味品协会 关键词:盐业阅读量:934

导读:从2017年的1月1日开始,盐业体制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往的食盐专营制度被打破,食盐生产企业被允许进入市场销售领域,并且放开了跨区域限制,可以跨省卖盐。
  【中华食品生意网 国内新闻
  从2017年的1月1日开始,盐业体制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往的食盐专营制度被打破,食盐生产企业被允许进入市场销售领域,并且放开了跨区域限制,可以跨省卖盐。
 
  我国的盐资源丰富,目前制盐产能已经相对过剩。2015年我国制盐能力达到1.12亿吨,其中,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年产能为4800多万吨,但食盐销售量只有1050万吨,现有企业产能其实远远超过食盐需求量。而供应方面,改革后,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跨区域经营,食盐供应主体增加,流通供应渠道将会更加趋于多元化,消费者也会从中获得实惠。
 
  一句话概括:食盐专营将被取代,日后你可以购买到更多企业种类丰富的食盐产品!
 
  盐业改革的影响
 
  1、品牌力量将逐渐增强
 
  专营制度下食盐不需要品牌,目前的盐品牌主要是各省盐业公司的地方品牌,盐的品质保证主要依靠国家信用背书,消费者对食盐的品牌认知度较低,改革实施后,企业品牌营销的作用会大大提高。
 
  2、中短期内盐企竞争加剧,长远可能形成寡头竞争
 
  由于管制的相对放开,普通加碘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食品的品种肯定会增加,另一方面依靠产品细分和品牌营销的中产品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打开;从海外日本和美国盐业放开的经验开看,激烈竞争的后期都形成了寡头竞争的格局。
 
  3、食盐价格市场化
 
  1月15号,国家*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分析表示,食盐价格总体将是稳中有降。专家分析认为普通食盐的毛利率较高,由于各地制盐企业的产品可以跨区域流通,在普通食盐的销售上,各制盐企业非常可能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占领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品种盐盈利能力更强,随着竞争加剧,也可能出现更多高溢价产品抢占细分市场。
 
  各类调味盐即将进入百姓厨房
 
  1、天然、健康的盐产品开发
 
  根据尼尔森近期发布的《健康饮食报告》指出,关注健康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重视,其调研显示,“无人工色素”(49%)和“非转基因”(49%)是中国受访者认为重要的健康食品属性,同时“无人工味素”(48%),“”(45%)及“有机”(39%)也均认为非常关键的因素,并且消费者也愿意为这些理念支付更高的价格。辟如天然香辛料、色素、增鲜物质等食品属性的原料和食盐结合,将会进一步丰富食盐的产品品类。
 
  酵母抽提物,从食用面包酵母中提取获得,富含天然呈味氨基酸、核苷酸和小肽成分,属于天然食品属性的调味原料。酵母抽提物具有鲜味醇厚、回味持久的特点,同时也可用于低钠盐产品来提升产品咸味口感。酵母抽提物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品行业,和食盐的结合可以开发更多天然、健康的食盐产品。
 
  2、细分领域的盐产品开发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盐企开发了系列调味盐产品,今后的食盐产品也将会更加丰富,例如海藻盐、椒盐、酱腌菜*盐、腌肉盐、炒饭盐、青脆炒菜盐、富硒调味盐等等。专营背景下,零售市场上,消费者实际可以接触到的食盐产品数量和品种非常有限。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一线城市大型超市销售食盐的种类在15-20种(二线及偏远城市种类更低),而美国市场如沃尔玛商超小包装食盐有20-40种,日本大型超市食盐种类超过80种,中国盐业改革必然也会带动食盐产品品种的增加,更多不同功能和应用领域的盐产品会不断出现。
 
  本文转自[食品商务网],原文:http://news.21food.cn/35/2798829.html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热门搜索:

葡萄酒滋补品封口设备膨松剂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