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热作生产大国,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热带作物,诸如荔枝、咖啡、胡椒、香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热带作物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以来我国热带水果生产加工都处于初级水平,精深加工、仓储等发展相对滞后。有关人士表示,要加快产后处理、保鲜贮运、加工技术、机械化等方面技术的研发,推动热带作物加工业的发展。
热带作物是适于热带地区栽培的各类经济作物总称。人们通常所熟悉的热作有橡胶、荔枝、咖啡、胡椒、香蕉,等等。2016年,我国热带作物种植面积1.48亿亩,总产量2.11亿吨,总产值3507亿元,产品出口总额200亿元以上,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稳中有进态势。
据了解,热带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在年低温多年平均值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才能正常生长。“我国是世界热作生产大国,热作资源类型丰富,热作产品经济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产业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截至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1767万亩,干胶产量82万吨,在市场*低迷的困境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热带水果、木薯、香辛饮料、南药等产业正全面发展。其中,荔枝种植面积844万亩、总产量232万吨,龙眼种植面积544万亩、总产量195万吨,均位居世界。热带水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热带作物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热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30%,2016年种植热带作物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关口。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以来,我国热带水果以种植、初加工等产业链低端环节为主,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等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热作产业高度市场化、化、多样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
“培育热作产业就是要从热作供给侧着手,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为核心,优化调整结构,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培育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进产业转型提档升级,全面提升热作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农垦局副局长胡建锋说。
他表示,热作作为现代热作产业建设的重点,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包括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建成与区域环境特点相适应、科学利用热作资源的热带作物产业带和优势区;优化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良新品种;调整生产方式,发展立体栽培、种养结合等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生产,推广应用低毒、低残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
此外,胡建锋建议,还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特别是新品种培育、产后处理、保鲜贮运、加工技术、机械化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着力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把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推进热作科技成果产业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厅长、南亚办主任谢东告诉记者,广西通过加快新技术的交流引进,开展厅院合作、厅校合作,及时引进、消化、集成新的技术和模式,热作科技水平得到了明显改观和提升。香蕉70%实现了水肥一体化,90%实现了果实套袋。芒果普遍实现了套袋栽培和分级包装,各类病虫害都实现了无公害防控。通过这些措施,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有了很大提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