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瑞幸星巴克激战升级 咖啡市场争夺战已进白热化

2018-05-18 08:58:33来源:中华食品生意网 关键词:星巴克阅读量:2324

导读:
  咖啡界的“新生军”与“老牌劲旅”竞争再度升级。5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致星巴克公开信,直指对方涉嫌垄断。瑞幸咖啡认为,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并要求供应商站队等行为已经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瑞幸咖啡拟向有关*提起民事诉讼。对此,星巴克旋即回应,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双方都言之凿凿,外界则看法不一,有观点认为瑞幸咖啡借碰瓷星巴克炒作,也有人直指行业垄断黑幕应被揭露。但不管此次事件背后的“初衷”为何,都显示出国内咖啡市场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
 
  宣战星巴克
 
  瑞幸咖啡公开信显示,公司在发展中得到很多物业反馈,前期已与星巴克签订了排他性租赁合同,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给瑞幸咖啡。排他对象包括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还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同时,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与星巴克有重合,近日接到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等供应商的消息,星巴克要求供应商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
 
  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进入中国近20年来,在教育中国咖啡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已占据中国连锁咖啡市场50%以上的份额。但上述做法影响了瑞幸咖啡的正常经营,也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希望星巴克能够尽快解除合同中排他性条款,立即停止向瑞幸咖啡供应商施压。
 
  瑞幸咖啡委托律师、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中圣也称,根据世界市场调查机构欧睿的统计数据,2016年和2017年两个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是高达78.8%和80.7%;门店数量分别占连锁咖啡馆总数的58.6%和61%;交易总笔数分别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份额达到1/2,可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会被法律赋予更多的义务。《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与交易相对人订立排他性的“购买”协议;第十七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自己进行交易。
 
  李中圣认为,按照《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星巴克以“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明令排除其他同业竞争者进驻其排斥区域正当经营,属于排他性的“购买”行为,涉嫌订立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按照《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星巴克与交易相对人的排他性约定,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星巴克进行交易,也同样涉嫌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对此,瑞幸咖啡今后会继续与潜在的店铺出租业主、原材料供应商等密切合作,搜集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的证据,并基于新的事实,适时行使诉权和请求权。
 
  针对瑞幸咖啡的指责,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咖啡市场体量巨大,竞争充分、发展迅速。星巴克深耕中国市场近20年,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但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
 
  屡次交锋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相关消息中,双方在价格、挖脚员工、咖啡大师选择等方面都形成竞争。作为一家2017年底才创立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半年来开店速度可谓*。该公司在近半年的试营业期间,累计完成订单约300万单、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截至目前约3个月的时间内,品牌完成全国13个主要城市525家门店的布局,整体开店速度惊人。而据瑞幸咖啡内部员工提供的北京市场数据显示,该品牌在北京已有约40家传统门店、35家左右外卖门店,加上装修中的门店已超过100家。
 
  从瑞幸咖啡选址来看,门店选址多在商业区、CBD等人流密集区域。并且在试营业期间,瑞幸咖啡通过App咖啡钱包购买饮品券,可享受“买2赠1”、“买5赠5”等优惠,再加上“大师出品”、“顺丰配送”以及聘请汤唯、张震两位明星代言的方式,短时间迅速抢占大众咖啡市场。一位消费者晒出的咖啡订单显示,当日购买了抹茶拿铁、拿铁和卡布奇诺共8杯瑞幸咖啡,通过使用咖啡钱包内的优惠券共抵扣了192元,原价195元的咖啡实付仅为3元,如此高的优惠力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试。而瑞幸咖啡这种“烧钱”换市场的模式也搅动了多方神经。星巴克中国区CEO王静瑛近日对媒体透露,将推外卖服务,未来星巴克全国3000多家门店都将承担外卖站点的角色。此外,瑞幸咖啡虽有WBC坐镇,但上一年度的WBC在今年初也参与了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厂的开业培训,双方在资源上形成对峙。
 
  在员工方面,不久前,有接近两家公司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瑞幸咖啡大约已挖了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部分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了近1/4的员工。该业内人士透露,瑞幸咖啡招募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给出的部分岗位工资超出星巴克同岗位3倍以上。
 
  不过对此,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回复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反驳,跳槽的员工远未达到这一比例,如果一家门店的1/4员工离职该门店早就无法继续经营了。
 
  伸冤or炒作
 
  针对此次瑞幸的公开信,业内普遍认为,不论孰是孰非,都显示出国内咖啡市场激战日趋激烈。上海咖啡协会副会长王振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内咖啡行业仍然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星巴克确实占据优势地位,但起步较晚的瑞幸势头强劲,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布局市场,以开辟“互联网咖啡细分市场”,抢占星巴克迟迟不进入的咖啡外卖市场。
 
  据《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咖啡消费平均增速只有2%,而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在15%-20%,中国已成为世界咖啡消费增长快的国家之一。虽然目前来看星巴克稳居市场,但*扩张的瑞幸咖啡同样不可小觑。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不论星巴克是否垄断,此次瑞幸咖啡的发布会都是一种借事营销的方式,借此维持高热度。“此次瑞幸有一定引导舆论和炒作之嫌,它和星巴克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函给星巴克公司沟通。当然,如果星巴克情况属实,瑞幸公司有权申请启动反垄断调查和诉讼,对星巴克签署排他性租赁条款提出质疑,甚至星巴克还可以构成《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中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让*认定星巴克签署排他性租赁条款为无效条款。”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晨分析称。
 
  在*维权律师郝俊波看来,涉嫌垄断的案件大多在于价格垄断、价格共谋等方面,此类的垄断案件较少。目前来看星巴克确实存在垄断嫌疑,但需要进一步确认。该事件的发生不失为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对行业规范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也能给消费者更多消费选择。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星巴克助力普洱咖啡产业扶贫

        4月16日,星巴克宣布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16万元),启动“共享价值”咖啡产业扶贫计划二期项目,助力云南省普洱市下辖的两个*贫困县咖啡产业扶贫战略
      星巴克普洱咖啡
      2020-04-28 09:44:23
    • 星巴克转型做到店自提

        星巴克第28届股东大会日前在线上召开。星巴克方面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美的星巴克将*消费者通过移动App的预点单到店自提、汽车通道或外卖的方式订购咖啡。
      星巴克
      2020-04-02 10:08:59
    • 星巴克试行咖啡杯重复使用项目

        上周,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试行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项目,鼓励消费者重复使用咖啡杯。
      星巴克
      2019-06-13 09:11:18
    • 星巴克将推出8款茶饮新品

        据“Tech星球”报道,星巴克将于4月26日推出8款新饮,这8款新产品并非星巴克一直以来的主线产品咖啡和星冰乐,而是全部为茶饮。
      星巴克
      2019-04-23 09:13:47
    • 亏损8亿回应符合预期 瑞幸咖啡将继续补贴围堵星巴克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对峙在持续升级。瑞幸咖啡B轮融资商业计划书的公开引出了瑞幸咖啡还将继续补贴的发展计划。反观星巴克则是通过升级会员体系的方式开始着重维护忠诚用户,从二者用户计划的改变可以看出,星巴克正尝试避开与以补贴为主的瑞幸咖啡正面对抗。有分析人士认为,瑞幸咖啡对于价格敏感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补贴并不可持续,品牌也需尽快找到黏住消费者的更有利方式。
      星巴克
      2018-12-25 10:08:17
    • 星巴克“入淘”绝不只是一杯咖啡的事

        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宣布战略合作再升级,将打通会员体系,在手机淘宝、支付宝、饿了么陆续上线“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并实现与星巴克APP的会员打通。
      星巴克
      2018-12-18 08:59:4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热门搜索:

    葡萄酒滋补品封口设备膨松剂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