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提到,“大蒜炝锅”这种常见的烹饪方式非常不好——因为在炝锅的过程中大蒜会产生一种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
真相:
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在加热到120℃以上时,都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产生的数量和烹饪形式密切相关:烹饪温度越低、时间越短,产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少;反之,产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我们在用大蒜炝锅时,由于烹饪时间很短,因此产生的丙烯酰胺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威胁。比起大蒜炝锅,更应该警惕薯条等油炸食品。
根据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的文献,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所谓“2A类致癌物”,就是说,有实验证实,丙烯酰胺可以令实验动物患上癌症,但是对于人体而言,尚没有确切证据。
自2002年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发布研究报告起,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癌症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先后对丙烯酰胺的致癌风险做了评估。截至今日,仍然没有证据表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会增加癌症风险。退一步讲,即使丙烯酰胺可以引起癌症,也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行。动物实验表明,每日摄入0.3毫克/千克体重,是丙烯酰胺致癌的临界点。
对于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才有担心的必要。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一公斤炸薯条,平均含有1312微克(1.3毫克)丙烯酰胺。也就是说,体重50公斤的人,一天吃11.5公斤的炸薯条,丙烯酰胺的摄入量才会达到临界点,换成大蒜,摄入的量还要更多,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