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宝华万豪酒店异常热闹,受经销商瞩目的“2018年中国快消品数字化创新大会”就在此举行。下午时分,酒店一楼二楼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们,在各个展厅前驻足停留,了解着市场上新特色的产品,相互交流着各自经营的难点与痛点。
在下午的《新经销论坛——新技术!新物流!新效率!》论坛上,湖北美一天供应链总经理李强运,就分析了传统经销商的经营痛点有:商品管理混乱,仓储货损严重;市场存量下滑,交易成本攀升;岗位绩效不明,人力成本暴增;电商冲击严重,毫无还手之力。
来自成都的一位经销商感叹道:“生意真的是越来越不好做啊,别说*了,去年,我差点就关门了。”
其实,将时间线拉回到2014年,那是经销商强烈感受到“生意难做”的一年,;2015年,“互联网+”的时代到来,给传统经销商又带来了一波重击;直到去年,人工智能的出现,以及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更是让传统经销商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不转型,就得等死,转型,又该怎么转?”
麦得邻创始人徐永刚在论坛上演讲
麦得邻创始人徐永刚也在论坛上说到:“三年的时间,整个产业链在重构,在这个市场大背景下,不转型已不可行了,而数字化,不仅是2018年的热点词,对于我们经销商来说,更是转型的好机会。”
转型,不仅是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效率的提升。新技术,就是好的手段。徐永刚提出,打造数字化,只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连,二是算。
连,是打造数字化的基础
连,顾名思义就是连接。首先要连接的是经销商的内部管理系统,要将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等几个部门全部连接起来,这是基础,业是经销商三年前应该要做好的事情。
第二,是硬件的连接,包括叉车、物流车、货架、监控、pda等硬件的连接。“如果把叉车、推车仅仅当作拣货的工具,那就太局限了。”举例来说,将推车的称加入称重系统,当拣货发生多拿一件或者少拿一件物品时,系统会自动报警,这样就极低地减少了复检的次数和时间,也减少了物流、退货等后续一连串的问题。
第三,外部的连接。要和厂家进行良好的连接,形成开放式的系统,这对于厂家来说,经销商开放自己的库存会有他们造就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还有门店的相连,因为离消费终端近的就是他们。
而连接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数据,就和“算”有关。
算,是打造数字化的核心
算,包括算准和算法,而后者则是核心。
“当仓库来了一批货物的时候,放哪里?”传统的经销商依靠的仍然是仓库里的老仓管员,但数字化,就要求通过算法算商品的出货频率、合理的放货库位等;不合理的拣货流程,也是经销商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拣货的人多了,但是准确率却降低了。而通过技术算法,便能知道拣货的数量和路线,减少人与时间的成本。
物流的配送,传统的物流都是线路拜访式,这就会出现某家门店需要的货少,车装不满但又必须按照线路去送的问题,这就提高了不少物流成本。而技术的算法就是算出门店的密度,今天所有要送的门店,分布在哪个位置,需要多少货物,供货的数量、配送的远近,算出物流运输的佳路线,小编认为这和外卖的“智能调度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也是传统调度员和可视化调度的差别所在。
这样说或许并不直观。举实例来说,成都某调味品经销商,在2300平仓库、代理1300个产品的条件下,转型前,需要62名员工,门店三天一配,但通过麦得邻的技术实行转型后,同样的条件下,只需要33名员工,实现市区4小时配和乡镇12小时配,现销售量增加到了7000万,而客户下单的退货率,也减少了50%。
这样的数据对比,是让人害怕的。徐永刚也指出,数字化真正的点,是在于画像的形成。当数据越多、涉及的面越广的时候,用户画像也就越清晰。什么东西卖的好,门店老板也许还不知道,但有了数据,经销商就一目了然了。
徐永刚总结打造数字化经销商主要为以下几步:,需要闭环的经销商系统,将B2B、ERP、WMS、TMS、业务员APP以及司机APP纳入到一个完整系统里;第二,要激活内部组织;第三,是植入人工智能,即加强算法的应用,连接智能能设备;第四,要对接好上下游,开放部分数据给上游,也要接入下游终端数据。
数字化的出现,对于传统经销商的系统,将会产生颠覆和淘汰的现象,而在这个新鲜事物不断迭代的背景下,经销商们,转型的出路并不是没有,而是要懂得抓住市场机遇,“传统的经销商可比喻为勤勤恳恳的牛,而现在,经销商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只行为快准狠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