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北京大部分大型连锁超市难觅加加酱油的踪影,在一些社区超市加加酱油的品类和铺货量也不大,而且产品多被放在货架的底层。
一位社区超市的导购员表示,加加酱油的销量并不理想,因此进货量并不充足。这也反映出加加酱油区域性产品的特征。在行业竞争激烈、发展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区域性品牌的短板也日渐显现出来。根据8月21日加加食品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公司营收与净利双下降,特别是主营业务酱油产品也出现了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区域性品牌的加加食品若想重振主业,需要在产品创新升级、营销战略实施落地、提升市场运营水平、加强公司管理等多个方面发力。
主业遇下滑
8月23日,人们在物美超市惠新店发现,酱油产品的货架上并未发现加加食品的相关产品。超市销售人员表示:“加加食品没有向超市供货,物美系统上一直都没有他们家的商品。”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又来到了华联生活超市天通中苑店,与物美超市惠新店的情况相同,该超市中也没有加加食品的调味产品。
据了解,消费者可以在一些社区超市中购买到加加食品的产品,但是产品种类供应较少,而且产品多被放置在货架的底层。相比而言,海天和李锦记的酱油产品无论是大型连锁超市还是社区超市都铺货较多,在超市货架上放置的位置也较为醒目。
为何北京大型连锁超市不见加加酱油的踪影?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加加食品是一个区域性品牌,立足于湖南,北京对于加加食品来说是一个弱势市场,以加加食品目前的规模和运营水平来说,加加食品想要在北京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较为艰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认同上述观点:“加加食品在进行全国布局上存在着区域困境。”
在行业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区域性品牌的短板也日渐显现出来,业绩是一个很好的佐证。8月21日,加加食品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加加食品201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下降4.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90.96万元,同比下降18.48%。
加加食品上半年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华中和华东两个地区。华中地区的营收为3.22亿元,占总营收的34.53%,华东地区的营收则为2.44亿元,占比26.21%。加加食品上半年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四个地区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华中、西北、西南三个地区营收与同期相比虽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较小,分别为0.52%、3.32%、0.13%。
值得注意的是,加加食品预计2018年01-0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亿元-1.29亿元,同比下降0.00%-20.00%。
加加食品的主营业务涉及酱油、植物油、食醋、味精、鸡精、蚝油等的生产及销售。 “加加”酱油和“盘中餐”食用植物油是加加食品的核心产品,报告期内产生的销售收入一直占加加食品收入总额的80%以上,为加加食品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利润率困境
加加食品在公告中表示,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在于报告期植物油未达到预期销售。食用植物油在上半年实现销售额为2.54亿元,而2017年的销售额约为3亿元,同期相比下降15.41%。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植物油行业整体来说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且益海嘉里、中粮、鲁花等在植物油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加加食品在植物油领域的生存空间和增长空间有限。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食用植物油销售额下滑的同时,加加食品主营业务酱油类产品营收也有所下降,酱油类产品的销售额为4.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9%。
徐雄俊表示,调味品行业目前呈现出增长缓慢态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减少酱油产品的购买。“而且,与其他酱油品牌相比,加加食品的酱油主打中低端市场,使得加加食品酱油产品的利润率更低,加加食品自身的营收增长也变得更困难”。
近几年来,各大酱油品牌也在积极推出新品,试图抢占新市场,酱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李锦记今年主推“全民盐值控”健康酱油系列产品,包含李锦记薄盐醇味鲜、李锦记薄盐生抽、李锦记零添加醇味鲜、李锦记有机醇味鲜等系列产品。在过去的几年里,海天推出了一系列酱油产品,包括“道头道酱油”、“零添加头道酱油”、“365高鲜头道酱油”等等。但加加食品受限于区域难题,与海天、李锦记等品牌相比,在产品的全国推广上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有业内人士也分析称,管理问题也成为了加加食品运营中的一大问题,在某种层面也拖累了公司的业绩。此前,加加食品披露了资金被占用以及股权资产被司法冻结等事项,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加加食品的业绩表现造成了不利影响。
4月28日,加加食品发布提示性公告,提示公司存在违规开具商业票据、对外担保、资金占用等事项,公司未履行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截至2018年6月2日,加加食品违规事项涉及金额总计5.15亿元,包括存在承担兑付义务风险的违规商票3.62亿元及违规担保的本金余额1.53亿元。6月2日,加加食品再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份被司法轮候冻结。部分银行账户也遭到司法冻结。
破局非坦途
事实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面对主业不理想的现状,加加食品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力求实现战略目的。
在产品方面,加加食品方面表示在继续大力推进实施“大单品战略”,重点关注“原酿造、面条鲜”等酱油产品,打造核心战略大单品。但目前来看,加加食品在新品的表现欠佳,以加加原酿造酱油和李锦记薄盐生抽为例,在天猫旗舰店中,加加原酿造酱油500ml的月销量为209笔,而李锦记薄盐生抽1750ml的月销则为4301笔。
此外,加加食品方面还在积极布局多元化业务,将触角向更广的业务范围延伸,试图提振业绩。加加食品宣布将以47.1亿元价格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同时,金枪鱼钓做出了3年合计12亿元净利润的业绩承诺。加加食品相关负责人称,换股收购金枪鱼钓的交易完成后,加加食品业务范畴将从竞争激烈的调味品领域扩展至远洋捕捞行业,并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加加食品也将稳步迈入大食品时代。但朱丹蓬认为:“按照加加食品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否成功收购金枪鱼钓目前还充满变数。”
“加加食品应该着力做好主业。”而在徐雄俊看来,加加食品应该加大力度深耕主业,而不是急于进行多元化业务尝试。“加加食品应该满足消费者核心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升级,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产品。只有在自身主业发展稳固的情况之下进行多元化业务的布局,才能有利于加加食品的发展。”
在公司运营层面,朱丹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此前资金被占用以及股权资产被司法冻结等事项对加加食品的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朱丹蓬认为,加加食品想要提高业绩,应该先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加强公司管理。此外,加加食品还需要从产品创新升级,营销战略实施落地,提升市场运营水平等多个方面发力,才能挽救加加食品目前的颓势,提高业绩。
加加食品对重振主业有何对策?就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加加食品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