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三鹿事件”十年后,合格率99%的国产奶粉如何翻身?

2018-10-16 09:08:37来源:中华食品生意网 关键词:三鹿事件国产奶粉阅读量:3958

导读:
  距离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整整10年了。
 
  当年,三鹿事件对中国奶粉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此后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甚至形成了洋奶粉被“神化”的现象。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进口婴幼儿奶粉数量从4万吨增长到29.6万吨,涨幅超过7倍。而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65%以上一路暴跌至30%以下,一线城市只有15%。
 
  然而,历经长达10年的乳品“保卫战”以及2018年实施的“*严奶粉新政”之后,国产奶粉的公信力逐步提升。如今,国产婴幼儿奶粉抽检合格率达99%。在今年10月的“月月抽查”中,99家乳企,238批次奶粉抽检100%合格。与此同时,海外奶粉却在近几年频频传出安全问题。
 
  如此“一正一反”市场环境,使得洋奶粉“神话”开始破灭,奶粉市场消费日趋理性,迎来了国产品牌崛起的大好时机。即便如此,中国乳企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大洗牌”后的马拉松比赛才刚刚拉开帷幕。
 
  高成本、高价格,“价格优势”正在消失
 
  消费者总以为“国产比进口便宜”,事实并非如此。走访商超或各大母婴市场,我们会发现:爱他美,雀巢,美赞臣等众多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价钱持平,甚至更低。
 
  不可否认,国产奶粉确实便宜过。那时候,消费者对奶粉的要求比较低,乳企选择奶源上能较好地控制成本,因此相比进口产品高额的关税,国产品牌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
 
  可是现如今,由于奶源,运营、物流、包装,人工等成本的提升,价格上升也是情理之中的现象。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奶粉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国内乳品企业不仅要改善配方,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奶源品质。而奶源,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农产品。相比发达更加智能化、规模化的农牧场管理模式,国内的成本其实会更高。事实上,考虑但国内的环境质量,好的国产奶粉用的也大都使用欧盟、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外国奶源。
 
  除此之外,奶粉的运营成本其实的非常高的,包装成本、流通成本、人工成本,还有营销成本,动则百万千万的广告费,终无疑都是由消费者买单的。
 
  另外,由于“消费升级”概念的出现,加之中国人对下一代的重视以及选择奶粉时“品牌要大,奶源要优,配方要好”的消费心态,国产奶粉纷纷仿效洋奶粉并发出挑战,整个奶粉圈开始进入及超步伐。相关报道显示,2017年,飞鹤奶粉奶粉销售增幅更达到241%,君乐宝乳业、三元股份等奶粉也有三位数的增长。
 
  新政策、新机遇,渠道下沉势在必行
 
  在中国,有两个政策对奶粉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一是“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使得市场需求快速上升;一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度,大量中小品牌被淘汰出局。
 
  国家*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生儿数量达1723万,其中二孩数量达883万,是美国新生儿总数量2倍。另外一份数据显示,中国0-3岁婴幼儿中,一线城市占450万,二线城市540万,高达3800万婴幼儿是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乡镇。
 
  然而,随着“*较严新政”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的实施,大量中小品牌奶粉陆续退出三四线城市。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市场早已是产能过剩。为了抢占先机,获得这一波“政策红利”,渠道下沉成了奶粉巨头们拓展市场的重大举措。
 
  从人口基数上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心消费群体,必然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不仅如此,随着全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低线城市亦将“土豪”遍地。经济学人智库针对286个地级市的统计分析显示,到2030年,地级市的居民人口中,高收入的比例将大幅增加,地级市中的富裕城市将越来越多,中高收入人群的分布将保持扩大。
 
  低线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同时也存在供应链不集中、市场过于分散、推广成本高等问题。如何掘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国产奶粉品牌增长的机会在哪里?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在FBIF2019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的演讲,当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7.9%,再过六年会达到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银发族是一个消费潜力巨大但还没有被品牌重视的群体。
      国产奶粉
      2019-08-20 11:02:5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热门搜索:

    葡萄酒滋补品封口设备膨松剂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