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中国烘焙这块蛋糕可以有多大?

2020-05-18 09:48:55来源:食品商务网 关键词:烘焙阅读量:10153

导读:我们不妨将视野转向隔壁的日本。据矢野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面包市场规模(基于制造商出货量)达15582亿日元(按当前汇率,约人民币1037亿元)。日本人口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但仅面包市场就已达千亿人民币,可见日本烘焙市场之大。
  中国烘焙行业有痛点,有创新点。那么对于中国烘焙来说,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不妨将视野转向隔壁的日本。据矢野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面包市场规模(基于制造商出货量)达15582亿日元(按当前汇率,约人民币1037亿元)。日本人口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但仅面包市场就已达千亿人民币,可见日本烘焙市场之大。
 
  日本面包行业发展黄金时段在60-80年代,而目前中国从人均消费额、人均消费增速、量价协同三方面都与之相接近[4]。中国包装面包*的桃李,也是借鉴了日本山崎面包的“*工厂+批发”的模式。
 
  我们或许可以从日本烘焙市场窥探中国烘焙的发展前景,通过借鉴日本烘焙寻找更多可能性。
 
  1、爱吃米饭的日本人,居然面包比大米吃的多
 
  日本人爱吃米饭,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了。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日本人的面包消费量已经超过了大米。
 
  根据日本总务省的家庭调查,2011年,日本普通家庭的面包消费量超过大米。每户每年的大米支出(不包括两人以上的家庭、农业、林业和渔业家庭)为27428日元,而面包为28318日元,这是自1946年家庭调查开始,*次出现面包消费量超过大米的情况[5]。
 
  中国和日本有着相似的饮食习惯,虽然中国有“南米北面”的差异,但是米饭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的面包比大米消费还多?
 
  首先是受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追溯历史,二战后日本学校以支援美国过剩小麦为理由,将面包纳入学生午餐,并在1954年《学校午餐法》以“面包餐”正式出现在学校供餐的菜单中。所以很多日本人从小养成吃面包的习惯。
 
  此外,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和独居人群增多,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优势凸显。方便购买与食用,选择品种和口味丰富等,是老年人和独居人群选择以烘焙食品为主食的原因。
 
  其次是日本烘焙行业的发力。日本许多地区会定期举办“面包节”(パンの祭典),不同的面包节有不同的主题,如日本大面包节之一的“パンのフェス”,主题就是“面包爱好者可以品尝到好的面包”,它是日本大的面包节之一。这个面包节会集聚日本许多的面包店,2016年至今已经吸引了超90万消费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消费者了解面包、爱上面包。
 
  除了举办活动,日本烘焙产业在产品上脑洞大开,迎合消费者喜好。日本面包店就很擅长将面包与人们爱吃的食品搭配,而且考虑到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比如北海道的面包店里,就有柳叶鱼面包、焗扇贝面包、鲑鱼面包等*北海道特色的面包。
 
  2、光卖吐司的店就超500家,单一品类烘焙店有机会吗?
 
  不同于中国的面包店里有着丰富的SKU,日本有不少只卖一个或两个品种产品的烘焙店。其中有名的就是吐司专门店。
 
  据悉,日本本土的吐司专门店达到500家以上,形成细分化、品牌化的专业品类。单是高级吐司专门店品牌就有不少:银座地标名店CENTRE THE BAKERY、大阪人气生吐司品牌嵜SAKIMOTOBAKERY 、拥有154家店的连锁吐司品牌乃が美、开出40多家连锁店的新锐实力派HARE/PAN,更有全店只卖一款吐司的Lamie[6]。
 
  日本鹈鹕面包(Pelican),78年来一直只出售两种面包——吐司和螺旋餐包。虽然只有两个品种,但是却能坚持78年,并拥有大批忠实消费者。
 
  这其实就是专注的力量。消费者喜欢新奇,也喜欢经典,好吃的东西自然会一直回购。就像鹈鹕面包所写,“每天都可以吃到,但*厌倦的味道”。反观中国烘焙市场,虽然不断有网红产品出现,但这些产品来得快去得也快,消费者不会一直为新奇买单。真正能的产品,还得看品质。
 
  对于这类单一品种的烘焙专门店能否在中国也受欢迎,我们在FBIF 烘焙群展开了讨论。
 
  群友普遍反映单一烘焙店可以在一二线城市尝试探索,其次关键的还是产品本身。配料、制作工艺会影响到单一产品的品质,好的品质才能收获忠诚用户,并且拉开与其他多品类烘焙店的差距。
 
  3、日本有日式烘焙,中式烘焙也该崛起了
 
  日本烘焙行业发展多年来,逐渐形成了“日式烘焙”的风格。说起日本面包,人们就会想到红豆包、咖喱包。
 
  红豆包可谓日本“国包”。1874年,红豆包在长崎诞生,它从和和果子中获得灵感,往面团里加入豆沙,同时红豆包也是打开日本烘焙市场的重要突破口。日式咖喱包也是日本*,将面团裹上面包粉再炸一遍,至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说起中式烘焙,大家都能想到什么?月饼、桃酥还是绿豆糕?虽然中国也有许多传统烘焙食品,但是这类传统食品,不像日本红豆包这样具有国民性,人们在消费量和消费频次上也不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刮起的“国潮风”,给到中式烘焙新的机遇。传统中式烘焙可以年轻化,俘获年轻消费者。如于小菓就主打新中式点心,注重品牌、打造IP、产品颜值高、少油营养,这些都是中式烘焙可以发展的方向。
 
  总的来说,虽然中国烘焙行业正在快速向前走,但不能忽视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痛点。要解决痛点,更要发力创新。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行业在变,消费者也在变 烘焙戳中消费者的趋势有哪些?

        正如吴晓波曾说过的,烘焙行业将是消费升级中餐饮品牌实现变革的桥头堡。如何升级?得从消费者入手。当消费者吃面包的数量多了,他们对烘焙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紧跟消费者,烘焙有哪些趋势可循?
      烘焙
      2020-05-18 09:54:03
    • 疫情过后 烘焙行业将迎来曙光

        新冠肺炎疫情给原本阖家欢乐的节日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疫情结束后,烘焙业将出现补偿性增长,消费需求*高涨,同时很多饼店会借助此次时机进行产品升级,招兵买马吸纳更多优质人才。
      烘焙
      2020-03-20 13:34: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热门搜索:

    葡萄酒滋补品封口设备膨松剂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