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某检测机构所发布报告显示,某品牌巧克力产品矿物油成份“超大幅偏高”可引发健康问题。对此,食品安全博士钟凯撰文称,食品级的矿物油可以安全使用,食物中矿物油的源头把控比限定标准更重要。
3月7日,有媒体报道,从某第三方检测机构获悉, 某品牌的牛奶巧克力在其实验室中被检出含有矿物油成分——矿物油饱和烃(MOSH)或聚烯烃低聚饱和烃(POSH)。检测报告指出,该款牛奶巧克力中的矿物油成分,可能来自生产及包装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油、包装纸上含有矿物油成分的印刷油墨等。
钟凯表示,矿物油来自化工,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包括食品、药品和化妆品。在食品中,食品法典允许食品级矿物油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在中国,食品级矿物油可作为糖果、鸡蛋的被膜剂,也可以作为消泡剂、脱模剂、防粘剂和润滑剂等用于食品加工过程。
钟凯表示,未经精炼的矿物油含有较多的MOAH(饱和烷烃矿物油)其中可能含有类似多环芳烃的致癌杂质,但是食品级的矿物油经过精炼,已经尽可能去除了MOAH等可能有害健康的物质,和工业级矿物油有很大区别。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认定,经过精炼的矿物油并不会致癌。
“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对于矿物油的安全量,钟凯介绍称,世卫组织曾经为矿物油制定了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20毫克。欧盟食品*制定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2毫克,相当于成年人每天摄入720毫克也没问题。
对比媒体报道中某研究机构的数据,所检出巧克力中的矿物油成份是食品级矿物油,来自包装材料,比如印刷油墨、纸板、包装袋等。对照上述矿物油安全限量,相当于每天吃这款巧克力240斤才能产品健康危害,这与中国人均年消费巧克力2两相比差距明显。
钟凯认为,当前食物中矿物油的含量尚不足以造成健康危害,但出于公众担忧,各国有收紧趋势。此外,食品未必是人体接触矿物油的主要途径,源头控制比制定限量标准更重要。
本文转自[食品商务网],原文:http://news.21food.cn/35/2791105.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