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茶叶生产大国的全程机械化有多难?

2018-06-12 10:19:34来源:中华食品生意网 关键词:茶叶阅读量:1198

导读: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报告称,在新兴国家强劲需求带动下,茶叶生产和消费预计今后10年将进一步增长,将为农村创造更多收入,并改善产茶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
 
  报告表示,今后10年,世界红茶产量预计将保持2.2%的年增长率,其中主要产量增长将出现在中国、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绿茶产量预计将以7.5%的年增速增长,而且中国绿茶产量成倍增加将成为推动总体增长的主要因素。
 
  茶叶生产大国的机械化难题
 
  我国是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据统计,2017年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干毛茶产量258万吨,同时中国茶叶在茶叶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到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从24.97万吨增长到35.52万吨,年均增长2.23%,同期出口额从3.42亿美元增长到16.14亿美元,年均增长10.18%。
 
  我国虽然是茶叶大国,但是目前大部分茶园却依然是古老的人工采茶模式。由于我国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区,地域地形复杂,机械化难度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不足10%,茶园管理与茶叶采摘劳动力成本超过60%,生产效益极低。茶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实现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迫在眉睫。
 
  解放劳动力,节约成本
 
  自古以来茶叶采摘都是靠人工摘取,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劳动力,而且效率、耗时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的增加,近年来茶叶种植户很难招到大量采茶工,而且用人费用极高,单纯劳动力成本已占总成本的65%以上,这是全国茶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若用采茶机器代替人工,一台采茶机只需用工5人,每天能采摘鲜叶5000多公斤,一台机器相当于100多名采茶工采的量,一亩茶园可节工省本320元。
 
  除此之外,茶叶采摘后的加工工艺也是关键环节,茶叶采摘后必须马上进行初加工,因此机器流水线作业是不可或缺的,机械化自动化加工不仅会大大提高制茶效率,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减少了茶叶与人体的接触次数,茶叶产品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实现全程机械化还要迈过这些“坎”
 
  由于茶园种植地多为丘陵地区,地形复杂,且种植多为散户,因此实现茶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有一定难度。接下来要着力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作业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加强茶园田间作业机械、农艺农机融合、茶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研究,集成各项技术,形成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模式,制定技术规程,在典型茶区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以提高茶叶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另外由于茶叶本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属性,茶叶很难实现初加工标准化生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了茶叶机械的多样性,使得初加工生产线的机械很难实现标准化。目前国内茶机产业仍然处于发展时期,80%以上的茶机厂以组装生产为主,既无自主核心技术,又缺少引导,未能形成专业化协作强、配套能力高的产业集群,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
 
  未来,要解决全程化、标准化“难题”,就要在提升茶叶品质,降能耗、低成本的基础上,结合茶叶生产需求,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的横向合作和联合攻关,大力研发和推广茶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努力打造民族品牌竞争力,尽早实现茶叶的全程机械化。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1—2月我国茶叶出口3.84万吨 同比降近三成

        日前,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2月,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84万吨,同比大幅下滑26.34%;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同比减少9.47%;出口均价为5.50美元/千克,比去年同期上涨23.05%。总体体现为量减价增。
      茶叶
      2020-04-20 13:19:48
    • 市场发展向好 茶叶需求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8年茶叶总产量为590.5万吨,增长率为3.8%。在产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下,预计2024年茶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突破700亿美元。茶叶市场发展乐观,有望维持稳定上涨趋势。
      茶叶
      2019-12-13 10:00:36
    • 茶叶人工成本持续攀升

        安徽省是国内茶叶主产区之一,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霍山黄芽等名优茶享誉海内外。新茶即将进入采摘期,今年的茶叶市场行情将有何种变化呢?
      茶叶
      2019-03-21 09:13:4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热门搜索:

    葡萄酒滋补品封口设备膨松剂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