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雀巢的野心,体现在它每年一步步并购的计划上。为了拓展其更大的业务版图,雀巢的战略便是收购具有一定品牌背景、增长空间大的其他国家品牌。但野心再大,也许会有疲惫无力的时候……
近日,据彭博*财经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雀巢公司正在权衡围绕两个中国子公司的各种选项,包括将其出售。雀巢一直在研究其对徐福记和银鹭的所有权问题,并称雀巢正寻求以超10亿美元卖出这两家公司的控股权。
知情人士称,它也可能会选择仅出售上述一个或两个中国事业中的一部分股权。但目前还没有做出终决定,也无法确定商洽是否会导致交易。据悉,雀巢在本月早些的时候也表示银鹭的销售额约为10亿瑞士法郎,约三分之二的产品为当地品牌,如花生奶和八宝粥,但销售业绩“令人失望”,其余较好的则是即饮咖啡。雀巢执行官施耐德在10月17日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说:“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地解决这一问题。” 他一再表示,雀巢将出售问题无法解决的非战略性业务。
自1988年开始,雀巢开始在中国采取了自己的并购计划,除了收购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太太乐鸡精和豪吉鸡精外,更令人为之惊讶的,是2011年,雀巢并购了糖果企业徐福记,以及八宝粥企业银鹭。
创立于1985年的银鹭,一开始只是个罐头小厂,在董事长陈清渊的努力下,银鹭迅速发展,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到2010年,已经是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的食品饮料集团 ,提到八宝粥,更多的人想到的便是银鹭这个牌子。
但就在2011年,陈清渊却决定将银鹭卖给雀巢,雀巢收购了银鹭60%的公司股权,本以为二者的合作,会是1+1>2的效果,但自2015年,银鹭的业绩开始下滑,而对于2014年在中国的业绩就已经下滑的雀巢来说,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时候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鹭的业绩也许对雀巢集团的整体增长计划造成影响。
再拿徐福记来说,1992年在中国创立,2006年就在新加坡上市,到2010年,徐福记营业收入超过了40亿,净利润超过6亿,截止到2012年,徐福记品牌的糖果,在中国连续15年赢得市场销售名,确实可以称作是中国生产糖果的。在高光时刻,2011年雀巢就宣布以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徐氏家族持有40%的股权。
据欧睿数据显示,在中国糖果类市场上,徐福记2013年市场份额为3.8%,较上一年下降0.1%,但不至于说是到了困局的局面。而据彭博社消息,雀巢正试图通过改良徐福记巧克力的包装,并要推出营养零食产品,以吸引更多注重健康的年轻一代消费者。
本月,雀巢公布了前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雀巢总收入增长了2.9%,达到了684亿瑞士法郎(人民币约4888亿元),去年同期则是664亿瑞士法郎,但财报确实也显示,由于某些品类销售疲软,雀巢中国区业绩增长与往年持平,而银鹭花生牛奶和粥的销量在下降。
而这对雀巢来讲,如何盘活银鹭和徐福记的资产,这必定是它需要面对和调整的一个事实,此外,如何更好地探索中国本土化市场,也仍然是留给雀巢的一个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