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冷链物流:从低效高价,到高价值

2019-11-27 14:39:50来源:食品生意网 关键词:冷链物流阅读量:1607

导读:  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在上世纪80年代,冷链建设完成率已达到或接近100%。食品冷链在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善,无论是人均冷库占有量、预冷站的建设,还是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在上世纪80年代,冷链建设完成率已达到或接近100%。食品冷链在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善,无论是人均冷库占有量、预冷站的建设,还是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以美国、日本为例,率、高价值的冷链物流,是如何做到的?
 
  1、建立全国性冷链网络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非常成熟的、全国性的冷链物流网络,头部企业也比较集中。这些冷链物流巨头不仅面向全国,还面向市场。
 
  如大冷链企业——美国冷藏公司(USCS),拥有近22%的冷链物流市场份额,在美国九个州的不同地点提供地区性及性的分销服务。再比如普菲斯冷库,已在美国设计、建造、运营27座大型冷库,并逐步在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开展冷链仓储服务运营。
 
  而我国目前面向全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仍是凤毛麟角。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或是以运输为主的,行业发展很不均衡,行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呈现散乱小的状态。
 
  就拿冷库的建设来说,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近46%,西北冷库容量仅占5%。冷库分布不均衡,某些地区没有建设冷库,导致该地区消费者无法享受冷链的服务。
 
  而全国性的、整体化的冷链网络,既能够避免冷链运输过程可能发生的“断链”,还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扩大产品的销售半径,让各个区域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冷链的服务。
 
  另外,我国冷链物流目前的产业结构较为松散、碎片化。运营分散的现状使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今后一定会是一个淘汰小企业、资源整合的过程[2]。
 
  2、实现标准化运作
 
  张冰分享道,我们在买美国车厘子的时候,可以看到大小、口感都是差不多,因为在种植户和采购商中间有着标准化的环节,产品从果园出来之后会进入工厂,进行预冷、分选,按照不同的克重、糖度等,分成A级、B级、C级,不同的级别卖不同价格。
 
  “目前中国在这一块基本上是零的,也有一些企业在尝试,但还没有达到工业化的水平。” 尤其是原产地农产品,中国冷链的标准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
 
  在生产环节,只有较少部分的产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专业的、标准化的果蔬采后预冷、分级、包装生产设施,多数企业加工出来的产品包装落后,缺少严格标准的果品分级,产品附加值低。整个冷链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和流通产品的可追溯性差,造成了冷链流通品的高浪费和高损坏率,高达20%-30%[8]。
 
  在冷链运输环节,行业内没有形成“全程冷链”的标准化意识,时常“断链”。以果蔬为例,冷链过程断链比例高达67%,损耗量高达15%(美国的损耗量约为5%),损耗价值超过50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9]。
 
  “生鲜实际上是有生命的,必须在一个恒定的温度里存储、运输,不能说从北京运到上海,黄河以北用常温车、黄河以南再用冷链车,这是个思维误区。”事实上,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
 
  3、技术改变未来
 
  冷链物流是服务型产业,终需要“技术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
 
  美国的冷链物流公司十分注重科技投入,将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都与高科技信息系统结合,提高营运效率。例如美国冷藏公司(USCS)建立了eUSCOLD系统,客户可随时访问库存详细情况、装运状态、跟踪订单。
 
  美国冷链物流企业的巨头C.R.England公司,为每个车辆配备定位系统、网络跟踪设备和网络账单功能,可按照用户*的准确时间送达。
 
  冷链物流行业追求高技术,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食品企业的要求,尤其是以盒马鲜生、瑞幸咖啡等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他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把物流和生产、采购、销售环节打通,形成数据闭环,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提升效率[7]。
 
  张冰认为,当所有食品企业的不同商品都放在仓库里的时候,尤其To C的运营模式,每天需要高频的出入库,不可能靠人去管理仓库。如何管理每天高频的出入库、如何管理每天的库存、如何降低损耗,都需要IT的能力去实现。
 
  在运输端,消费者对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比如从A地运到B地,是否能像查快递一样查到每个节点的位置,甚至是温度,我相信这是消费者希望看到的,也是需要技术去实现。”
 
  正如钟薛高,保证全程-22℃冷链运输,每辆冷链车额外装配温感仪器,再远的运距也能随时掌控温度情况,未来这样的意识也会逐渐普及。
 
  同时,像自动分拣、新材料保温、绿色制冷、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7]。
 
  在日本,劳动力十分昂贵,促成了分拣系统的普及,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进行作业时都是采用专业的机械,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分拣的错误率,无形之中降低成本。
 
  4、减少“看不到的成本”,增加“看得到的价值”
 
  实际上,冷链物流的可见成本只是表象,企业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不到的成本。
 
  张冰提出:“冷链物流成本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信息不对等,有货时车少、有车时货少;二是相对成本高,对于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冷链成本自然是较高的。”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曾提出物流成本冰山理论:物流费用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价格只是冰山一角,大量沉在水下的是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包括管理成本、损耗、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成本等。
 
  我国冷链行业冷藏车平均满载率不足70%、冷库平均空置率30%以上。如何管好人、车、库,大程度降本增效,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7]。
 
  张冰认为,单纯的压缩冷链物流成本,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简单地从800元一吨降到700元一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多的是需要企业从供应链管理层面,做到有计划地生产、运输、存储和销售,提前准备所有的物流工作,消除信息不对等,降低相对成本。
 
  例如日本,由于需求预测机制的完善,实现了“无缝对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运输中从未出现过有车无货的现象,冷链物流信息化始终保持快速运行[2]。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成本高,也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就像一部IPhone的手机和一部小米的手机,发顺丰快递都是20块钱,那请问哪个物流成本高?”
 
  食品企业在为冷链物流成本头疼时,不如也反过来去看,自己的产品如何能够做到更高的附加值。比如三只松鼠,比一般炒货摊的单价高,是因为提升了消费者体验,通过品牌塑造和故事性提升了附加值。
 
  再比如冰淇淋,传统的两块钱一支的雪糕如果去做冷链,自然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钟薛高走雪糕路线,核心产品不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全程-22℃冷链运输、48h内送达”是作为体验的一部分,产品的溢价足以覆盖物流费用。
 
  所以,当企业通过品牌故事、用户体验、产品升级等方式提高了自身价值,冷链物流的相对成本自然会降低,甚至会成为附加值的一部分。这也需要食品企业与冷链企业共同进行消费教育,普及冷链对于食品的重要性,让消费者能看到冷链的价值,并愿意为之掏钱。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线上“生鲜”订单火爆 冷链物流市场迎来“红利期”

        近期,由于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人们出行减少,网上购物异常火爆,尤其是米面粮油,新鲜果蔬等日常生活的刚需产品
      冷链物流
      2020-03-18 11:15:49
    • 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布局加快

        今年2月初,被称为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
      冷链物流
      2020-03-18 10:06:16
    • 紧抓冷链物流核心竞争关键点

        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生鲜电商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冷链的客观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冷链物流
      2020-03-18 10:04:29
    • 疫情对冷链物流影响不容忽视

        未来虽然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前景趋势看好,但其中存在的短板及此次疫情的影响仍然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未知变数。
      冷链物流
      2020-03-18 10:02:15
    • 冷链物流平台型企业将迅速崛起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生鲜行业一时间进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线上抢菜”让生鲜电商订单量暴增,供需平衡被打破;另一方面,防疫导致一些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及农贸市场关停,再加上道路封闭、物流复工率低,农产品运输销售纷纷受阻,农户损失惨重。
      冷链物流
      2020-03-05 09:44:03
    • 冷链物流战“疫”中显身手 补齐短板进程亟待加快

      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前段时间有草莓出现销路不畅,近有螃蟹出现“滞销”。
      冷链物流
      2020-03-02 10:10: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热门搜索:

    葡萄酒滋补品封口设备膨松剂增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