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一大特征。业内人士指出,中游流通环节层级多、损耗大;终端毛利低、成本风险高。整体盈利是难题,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烧钱培育市场时期。
融资成为烧钱的一大来源。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数据,2018年国内22家生鲜电商企业共融资近120亿元。据艾媒报告《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商业模式与用户画像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3月,生鲜电商企业已经融资13笔,融资约3.9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古智库研究员盘和林表示,靠融资烧钱固然有前期争夺市场、培育消费者习惯等市场竞争的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生鲜电商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附加值并不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其成本或者说利润,来源于物流配送这一环节的竞争力。一是冷链物流体系硬件及其所形成的网络还远远不够,冷链物流效率难以提高。二是生鲜电商内部与物流配送服务对接仍存在不顺畅的问题。我国冷链物流等管理机制相对欠缺,冷链物流企业较为分散,与此同时,很多生鲜电商企业在委托物流企业后的管理水平也很欠缺。
不少生鲜电商则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屡屡被曝出问题。日前,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召开买菜APP相关企业责任约谈会,要求部分生鲜电商平台就商品重量缺失、包装不够环保、水产检出孔雀石绿(农残)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专家指出,生鲜电商暴露的管理漏洞,也源于平台的盲目扩张所导致的产品质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务跟不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