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闸蟹还没有全面上市,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等各种预售的大闸蟹礼品券早已供销两旺。据悉,大闸蟹礼券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而这些“纸螃蟹”似乎并不像礼券票面价格那样“尊贵”。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闸蟹礼券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期限的蟹卡或券,比如在两年或者三年的有效期内,消费者均可在大闸蟹上市期间提取实物。另一种就是*有效,即每年大闸蟹上市均可使用,不设时间限制。
对于卡券式的销售策略,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这种大闸蟹券属于预售券,需要消费者提前购买,然后大闸蟹上市之后再提货。事实上,这样的礼券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逻辑,本质上就是一种“商品证券化”的形式。宋清辉举例说:月饼厂商印100元月饼券,65元卖给经销商,经销商80元卖给消费者A,A将月饼券送给B,B以40元卖给黄牛,厂商后以50元向黄牛收购。在这个过程中,没人生产月饼,但是厂商赚15元,经销赚15元,A送人情,B赚40元,黄牛赚10元。这个过程就是“月饼证券化”。宋清辉表示,这个逻辑用在蟹券上也一样。
而“螃蟹券”预售之后,一般要等到大闸蟹上市才能完成交易,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期货。
据了解,目前很多大闸蟹都是以卡或者券的形式进行销售。由于目前蟹券并没有市场指导价,也没有行业指导价,因此高定价、低折扣的销售模式得以盛行,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
当大闸蟹被市场赋予礼品意义的同时,出现大闸蟹“证券化”的销售模式并不意外。大闸蟹礼券背后的金融逻辑也由此展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这类卡券在中国已经流行多年,是商家为促进销量采取的一种特有的营销手段和方式。这类礼券便于流通,也便于变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礼券售卖方式,假货跟黄牛的出现不可避免。
宋清辉表示,“礼券经济”表面看上去很繁荣,但其中有着*的危害,包括公共利益的牺牲、公共财产的流失等。因为送礼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交换的行为,消费者送礼之后,可能会交换到更大的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价格被不断抬高、假货充斥市场等恶果终只有消费者买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食品生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食品生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食品生意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食品生意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